唇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秋冬季卫生保健及疾病预防
TUhjnbcbe - 2020/10/19 19:32:00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好吗 http://m.39.net/pf/a_4525432.html

0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根据陕西省的监测结果提示,我省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月份是流感流行的主要季节。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达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尤其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集体生活的人群等为流感疫苗优先接种对象。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后)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应该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4、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6、合理睡眠,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依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

02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原。诺如病毒对恶劣环境抗性较强,具有耐低温、耐酸等特性,不易灭活。所有年龄段人群对诺如病毒均易感,儿童、老年人、免疫缺陷者及器官移植者属于高危感染人群。

一、诺如病毒感染症状

诺如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短,数小时至天,多为1~2天。诺如病毒感染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儿童患者症状主要以呕吐为主,成人患者腹泻为多;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二、诺如病毒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感染:

1、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诺如病毒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中(如托幼机构、学校、医疗、养老院等)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

三、如何有效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1、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尤其在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以及在如厕或处理呕吐物及粪便后。

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洗净,牡蛎和其他贝类产品应深加工后食用。因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蒸汽仍可存活,食物需要至少煮沸15~20分钟后方可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应当扔弃。

、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纺织品(包括衣服、毛巾、桌布和餐巾)沾染呕吐物或粪便时,应迅速高温清洗。

4、对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家庭成员进行隔离治疗,患病期至康复后天内不要为他人准备食物或照料他人,避免污染食物或将病毒传染别人。

5、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传染的机会。

6、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时,医院肠道门诊就诊。

0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

一、主要病因

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等。病毒和受体结合后经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浆内脱衣壳、转录、组装成病毒颗粒。肠道病毒主要在扁桃体、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结大量复制后释放入血液,可进一步播散到皮肤及黏膜、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肝脏、胰脏、肾上腺等,引起相应组织和器官发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少数病例因神经系统受累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及IL-10、IL-1、IFN-γ等炎性介质大量释放引起心肺衰竭。

二、流行病学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为多见,发病以4-9月为主。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本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三、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四、好发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此类儿童常常由于不注意自身卫生,免疫力低下容易患此疾病。

喜欢和别人共用东西的人:常常由于和手足口病患者一起用了被子、毛巾等东西患上此类疾病

五、症状

手足口病的症状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将手足口病分为五期。

六、典型症状

第1期(出疹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不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时可见瘀点、瘀斑。某些型别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和人柯萨奇病毒A10(CV-A10)所致皮损严重,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此期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绝大多数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可痊愈。

第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识别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可在第期的基础上迅速进入该期,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但个别患儿可有心动过缓,还可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可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5期(恢复期)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部分手足口病例,如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人柯萨奇病毒A10(CV-A10)感染者,在病后2~4周有脱甲的症状,新甲于1~2月长出。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1、就医

手足口病的预后一般良好,只要患儿精神状态好,吃奶、玩耍正常,可以居家观察。但是在儿童发生脑炎、脑膜炎、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时候,医院就诊。

2、就医指征

持续高热

体温>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神经系统表现

出现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呼吸异常

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0~40次/分。

循环功能障碍

心率增快,大于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大于2秒。

七、预防

手足口病的预防手段,主要包括一般性预防措施以及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能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勤洗手、预防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冬季卫生保健及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