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的”负担“
从2000年国家教育部提倡减负,已经十几年了。这些年里,各地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情况并不均衡,比如有的地方取消了初中的补课,有的地方则仍有延长教学时间问题。总体说来,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减轻,或者说有所起伏。大量留作业情况,考试排榜情况依然存在。
本人因为身在基层,接触到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上各个方面的人,总的感觉是,除了学生几乎百分之百的欢迎“减负”之外,社会各界对“减负”都有轻重不同的疑义,这些疑义除了表现在观念上——在平时的议论中可知,更多的则是在行动上。这些,本人认为可以称之为是“减负”的负担。
比如,某学校多年来一直把延长教学时间当作是提高升学率的法宝,因为行*命令和舆论的压力,补课曾停了一段时间,但经过几次反复,终于又回到了从前的样子。为什么?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同意学校取消补课。——这是家长的作用。
又如某小学,新学期开学以来,学生上下学不背书包了,但却换成了方便袋。仔细看一下,作业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只不过把没有作业的书本放在了学校里。——这是家长和学校两方面的作用。
某地教育部门领导在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上明确表示:“不补课就没有升学率,没有升学率我们就得下岗。请不要对补课这件事说三道四。”——这是来自基层教育行*领导的作用。
某市的一些中小学一直在坚持对学生补课,美其名曰“补差”,后来被人反映到了省教育厅,省教育厅下来人检查,竟被当地*府给顶了回去。某学校因教学时间太长,被反映到市人大,市人大介入后要求学校停止补课。市长得知此事,将人大主任训斥一通,说:“人大用不着管这些闲事”。——这是地方*府的作用。
还有许多学校历来把语数外理化生*史地等学科视为“主科”,而把音体美劳等学科视为“副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就可以看到主副的区别非常明显。主科是绝对不能耽误的,如果有什么事需要让出教学时间来做,只能牺牲副科。所以音体美劳这类学科的教学很少能够正常进行,甚至有的学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才把这些科目列在课程表上。——这些作用主要来自学校。
再如考试,有些地方只是把高考和中考以外的各种考试改成了“测评”,考试次数并没有减少,而且更加严格。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初中还有月考和平时测验,高中还有调考会考摸底,这些考试不仅要统一出题,还要统一阅卷,统一排榜,串班单桌考试,双人监考。有的地方小学一年级就要拉单桌考试。据说这是为了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初中高中打基础。细想起来,学生的负担倒是比“减负”以前更重了。
有的小学为了表示自己在进行素质教育,办了许多所谓的“特长班”,在下午三点放学以后或周六周日活动。学生回家写作业就显得更紧张了。这究竟是减轻了负担还是加重了负担?
有的地方学校不能补课,但社会上的补习班却遍地都是。学生放学后要去补习班,双休日、节假日也要去补习班,根本没有休息时间。这都是家长逼迫的。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各地各校五花八门。地方*府为了保证本地的升学率,默认甚至鼓励学校延长教学时间;地方教育行*部门要靠升学率来衡量学校的成绩,学校不得不起早贪黑地拼搏;家长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得高分,上好大学,要求学校不能对学生有丝毫放松;教师为了使自己的学生考出好成绩,也只好给学生加量加码。可以说这是“减负”的真正阻力所在。甚至还有人把“减负”以后小学生出的意外事故也归咎于“减负”。说如果不“减负”就不会出这样的事。凡是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有利益关系的方面,都不愿意让学生放松,或者说也是无可奈何。
有这么多的阻力,有这么多的人有疑义,是不是“减负”错了?本人认为,所有这些现象正从反面说明了,“减负”的力度不是太大,而是太小了!减不减负不应当只看作是工作方法问题,还应当看作是原则问题。
家长有望子*的心理,这并不错,但他们把孩子成材的希望寄托在让孩子起早贪黑、悬梁刺股的苦读上,正说明了我们观念的陈旧和教育的落后。
学生的负担重,教师的负担也重,一些在高中工作的教师常年不能松一口气,身体始终处在疲惫不堪的状态。每个教师每天平均要上四到八节课,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改和自我提高,平时的备课上课批作业就只能糊弄,因为什么样的人也受不了长年这样繁重的劳动。
为什么明知不对还偏要这样做呢?就是因为目光短浅,一些既得利益者只顾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地方利益,不顾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不能下决心切实地给学生减负。他们把升学率当作产量,把学生当作获取名誉和利益的工具。
“减负”其实不过是一种形式,我国目前教育上要解决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所以,“减负”只是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一条路子。如果不“减负”,我们就不能改变我国教育上的笨重低效的落后局面,就不能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就不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不能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就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因为学校没有时间研究教改,也不敢冒牺牲升学率的风险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我们不能取消考试,而有考试就必然要应试,考试成了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能不能从改革考试入手,来带动教学改革,应该列入研讨的范围。象有的省市实行开卷考试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至少学生在学习时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死记硬背了。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