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为什么推荐ldqu [复制链接]

1#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在国家公布的最新版新冠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中,对于医学观察期的患者推荐了几种中成药进行治疗。其中,有一种药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那就是“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来源于方剂“藿香正气散”,是家庭药箱的常备药,大家之前对于它的认知大多是用来治疗中暑。那么,为什么诊疗方案会把它作为伴有胃肠道症状患者的推荐用药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全面认识一下这张实用良方——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藿香、紫苏、大腹皮、白芷、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组成。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本方是以藿香为主药,藿香芳香,能正不正之气,故名“藿香正气散”。近代医家,临床多改为汤剂服用。大凡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而属外有表寒,内有湿滞者,皆可应用。

来源:《实用中医内科临证手册》

1.吐泻(急性胃肠炎)

赵某,女,47岁,年8月9日诊。患者昨晚食剩菜后,感到胃脘不适,恶心嘈杂,夜间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及清水,继之腹痛腹泻,泻下稀粪清水,四肢清冷,胃脘胀闷,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此乃寒湿郁阻表里,寒热互结,痞塞三焦,清浊不分,吐泻交作。治宜芳香化浊,散寒燥湿。

处方:半夏、白蔻仁、佩兰各10g,云苓15g,藿香、陈皮、茵陈、车前子各12g,川朴、玄胡各9g,甘草6g。

服药2剂后,恶心腹痛减轻,吐泻未止,胃脘仍痞满,不思饮食,原方去玄胡,加白术10g,又进2剂,病告痊愈。

本证内蕴暑热,寒湿秽浊之气壅滞中焦,以致清浊不分,升降悖逆,吐泻交作。由于阴盛于内,故下利清稀。邪正相争,气机逆乱而腹痛。故用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浊,散寒燥湿,以正不正之气。邪去正安,而病自愈。

2.痢疾

王某,女,25岁,年6月15日诊。患者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已3天,初起腹泻如水,继下黏液脓血便,日泻约15次,里急后重,伴腰酸乏力,全身倦怠,头痛纳差,口干恶心,舌苔白厚而腻,脉滑有力。查:体温38.4℃;血检:白细胞12×10^10/L,中性80%,淋巴20%;大便化验: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阿米巴(-),大便培养有福氏杆菌生长。

治宜芳香化浊,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导滞。

处方:藿香、*芩各12g,川朴、半夏、木香、槟榔各9g,当归、白芍各15g,大*3g,焦山楂20g。服药2剂,体温降至正常,胃纳好转,腹泻减为七八次;再进2剂,大便减为3次,里急后重减轻;4日后复诊大便脓血消失,余症亦除。

本例证属湿热痢疾,乃外受湿热之邪,壅滞肠胃,致使肠胃功能紊乱,初起发热恶寒,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继之气血郁滞,蕴积化热,腐败成脓。投以藿香正气散加味而获效。

3.夏日感冒

王某,女,32岁,年8月5日初诊。患者发热,头痛如裹,恶心欲呕,胃脘不适,肢体酸痛沉重。曾先后服西药及中成药等,治疗月余,症状不除,遂来门诊求治。观其舌苔白腻,诊脉浮缓而滑。

证属暑月感冒,寒湿郁阻表里。

处方:藿香正气散加荆芥、防风、柴胡、枳壳各10g,羌活6g,生姜3片。

服药3剂后,周身汗出,头痛发热已解,时有咳嗽,吐痰干呕。上方去荆芥、防风、羌活,加陈皮、杏仁、川贝10g,砂仁6g。服3剂,病告痊愈。

本例属外有表证,内有湿滞,投以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浊,散寒祛湿,加荆芥、防风、羌活以辛温发汗,使邪随汗解。复诊仅留咳嗽、吐痰、干呕。又按原方加减,3剂而收全功。

4.湿温(副伤寒)

王某,男,20岁。病已10余日,起病怕冷,继之发热恶寒,全身酸痛,纳呆胸闷,体温39℃左右,医院就医,按副伤寒给予氯霉素等治疗,体温不退,又内服中药,仍发热不减,来门诊求治。

患者身热不扬,虽汗出而不多,口渴不欲饮,周身酸楚,头晕目眩,面色微*,语言轻微,四肢无力,动则气喘,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小便*,大便干,体温38.5℃,脉濡弱,舌苔白腻。血检:白细胞4.5×10^9/L,中性72%,淋巴28%,肥达氏反应“H”1:。

证属湿热郁遏气机,阻带中焦,湿盛于热之候。治宜芳化宣中,淡渗利湿。

处方:藿香正气散加大豆卷12g,佩兰、杏仁、滑石、茵陈各10g,薏苡仁15g。

服药1剂后出汗,次晨热退,午后复热。再守上方服2剂,体温降至正常,惟头晕身倦,纳差、无力,脉沉细,舌苔薄白;再服原方2剂、诸症均减。5日以后,由于饮食不当,引起胸闷恶心,胃脘堵塞,脉沉细微滑。给予芳化和中,运脾醒胃治之。藿香、川朴、陈皮、云苓、白术、神曲、薏苡仁各10g,半夏、枳壳各6g,甘草3g。服3剂病愈。两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本证为湿遏肌表,内外合邪之候。非单纯表证,而是表里同病。虽属湿热为患,但以湿邪为主。故治以芳化宣中,淡渗利湿,以祛表里之湿。方中藿香、佩兰芳香宣透,以化肌表之湿;杏仁开肺利气,气化则湿亦化;川朴、半夏、陈皮苦温燥湿,并有芳化之效;茯苓、薏苡仁、茵陈、大腹皮淡渗利湿健脾;滑石、大豆卷为佐,以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共奏芳化宣中,淡渗利湿之效,使表里之湿内外分解、病获痊愈。

结语

藿香正气散是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主要方剂。方中藿香辛散风寒,芳化湿浊,和胃悦脾;半夏曲燥湿降气,和胃止呕;厚朴行气化湿,宽胸除满;苏叶、白芷助藿香外散风寒,兼可芳香化湿;陈皮理气燥湿,并能和中;茯苓、白术健脾运湿;大腹皮行气利湿;桔梗宣肺利膈;姜枣和脾胃;甘草调诸药。合而成方,使风寒得散,湿浊得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则诸症自愈。临床若口渴而干,发热不恶寒,证属湿热者,则本方不宜使用。

时方,指汉代张仲景以后医家所制的方剂,以唐宋时期创制使用的方剂为主。时方在经方基础上有很大发展,补充和完善了前人未备而又有临床疗效的方剂,丰富了方剂学内容。如果您希望学习更多时方的临床应用,这本书推荐给您——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