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牙医温馨提醒:距离口腔医考仅剩28天
手-足-口病前驱发病部位不包括
A、颊
B、手掌
C、足底
D、肛门
E、唇
D
手-足-口病: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
以下关于手-足-口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
B、口腔损害比皮肤重
C、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
D、迅速成为溃疡
E、经10~14日后愈合
E
手-足-口病:是因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但口腔损害比皮肤重。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斑疹周围有红晕,无明显压痛,其中央为小水疱,皮肤的水疱数日后干燥结痂。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初起时多小水疱,迅速成为溃疡,经5~10日后愈合。
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是
A、柯萨奇病毒A17或EV61
B、柯萨奇病毒A17或EV71
C、柯萨奇病毒A16或EV61
D、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
E、柯萨奇病毒A61或EV17
D
手-足-口病:是因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
手-足-口病前驱发病部位不包括
A、颊
B、手掌
C、足底
D、肛门
E、唇
D
手-足-口病: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
以下关于手-足-口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
B、口腔损害比皮肤重
C、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
D、迅速成为溃疡
E、经10~14日后愈合
E
手-足-口病:是因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但口腔损害比皮肤重。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斑疹周围有红晕,无明显压痛,其中央为小水疱,皮肤的水疱数日后干燥结痂。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初起时多小水疱,迅速成为溃疡,经5~10日后愈合。
手-足-口病病原体为
A、单一肠道病毒
B、多种肠道病毒
C、单一呼吸道病毒
D、多种呼吸道病毒
E、多种肠道、呼吸道病毒
B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其病原为多种肠道病毒。
关于手-足-口病(HFMD)发病特点描述有误的是
A、托幼单位是主要流行场所
B、3岁以下幼儿最易患病
C、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D、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E、隆冬时节最易流行
E
托幼单位是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流行场所,3岁以下的幼儿是主要罹患者。手-足-口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最易流行。
手-足-口病管理应纳入
A、甲类传染病管理
B、乙类传染病管理
C、丙类传染病管理
D、丁类传染病管理
E、戊类传染病管理
C
自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已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球菌性口炎的主要致病菌是
A、金*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乳酸链球菌
B、金*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
C、脑膜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D、金*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E、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
D
主要致病菌有金*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口腔黏膜球菌感染往往是几种球菌同时致病,引起口腔黏膜的急性损害。
下面哪项描述不是球菌性口炎的临床表现
A、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
B、溃疡或糜烂的表面上覆盖假膜
C、口腔黏膜出现白色网纹样病变
D、患者唾液增多,疼痛明显
E、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C
本病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在溃疡或糜烂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或*褐色假膜,假膜特点是较厚微突出黏膜表面,致密而光滑。擦去假膜,可见溢血的糜烂面。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患者唾液增多,疼痛明显,有炎性口臭。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有些患者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涂片及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血象检查白细胞数增高。
下面哪项是球菌性口炎的治疗方法
A、注射干扰素或转移因子,口服止痛药物
B、口服酮康唑:成人剂量为每日一次口服mg,2~4周一个疗程
C、注射链霉素每日0.5g,或异烟肼每日0.1g局部封闭,每日或隔日一次
D、每6小时1次或0.2%氯已定漱口液含漱1分钟
E、全身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
①控制感染:感染程度较严重或伴有全身感染症状者应尽量做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病情轻重程度、微生物检查结果、宿主的易感性等情况选择用药方式、用药剂量及疗程。
②补充维生素:维生素Bmg、维生素B25mg、维生素Cmg,每日3次。
③中药治疗:可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如银翘散、导赤散、清胃散和清瘟败毒饮等。若有口渴思饮、心烦便秘、小便*少等心脾积热症状,可口服口炎宁颗粒剂,每次1~2包。
④局部治疗:聚维酮碘漱口液含漱15秒钟,每6小时1次或0.2%氯已定漱口液含漱1分钟,每6小时1次。西地碘片1.5mg含化,每天4~6次,可具有广谱杀菌收敛作用;溶菌酶片20mg含化,每天4~6次,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地喹氯铵含片0.5mg含化,每天4~6次,有抗菌、收敛、止痛作用。
人类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是
A、热带念珠菌
B、假热带念珠菌
C、白色念珠菌
D、克柔念珠菌
E、近平滑念珠菌
C
引起人类念珠菌病的主要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高里念珠菌,占60%~80%。近年来报道,念珠菌感染菌种存在变迁趋势,引起念珠菌感染中非白色念珠菌增多,且在病灶中可存在多种致病性念珠菌的混合感染。
下面哪个因素与白色念珠菌病的毒力无关
A、胞质的组成
B、疏水性
C、黏附力
D、侵袭酶
E、表面抗体
A
白色念珠菌的毒力主要在于侵袭力,其中黏附力和细胞外酶作用较肯定,而菌丝形成、抗吞噬作用等也可能增强其侵袭力。毒力大小与念珠菌对宿主黏膜及树脂塑料表面的黏附力、疏水性、芽管形成的能力、菌落的转化现象、产生蛋白酶和磷酸酶这两种水解酶的能力有关。
口腔念珠菌病按其发病部位的变化分为
A、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义齿性口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B、正中菱形舌炎、念珠菌性唇炎、义齿性口炎、多灶性念珠菌病、口角炎
C、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念珠菌口角炎、雪口病
D、增殖型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念珠菌口角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E、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抗生素口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B
根据发病部位的变化分为正中菱形舌炎、义齿性口炎、多灶性念珠菌病、口角炎和念珠菌性唇炎。
念珠菌性口炎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型
A、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萎缩型
B、慢性肥厚型、急性红斑型、溃疡型
C、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充血型
D、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坏死型
E、假(伪)膜型、急性红斑型、慢性红斑型、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
E
有关念珠菌病的分型方法较多。国际上过去公认Lehner()的经典分型,最新作了修改如下:①假(伪)膜型念珠菌病,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②急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③慢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④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临床上相对常见的是前三型。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多发于
A、老年人
B、青少年
C、新生婴儿
D、更年期妇女
E、40岁左右的中年人
C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多见于长期使用激素、HIV感染者、免疫缺陷者、婴幼儿及衰弱者。但以新生儿最多见,发生率为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型口炎的临床表现是
A、病损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
B、病损区黏膜表现为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
C、病损区黏膜呈亮红色水肿,或见斑点状假膜
D、病损区黏膜充血糜烂,舌背乳头成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
E、病损区黏膜出现珠光白色网纹伴充血
D
临床表现为黏膜上出现外形弥散的红斑,以舌黏膜多见,严重时舌背黏膜呈鲜红色并有舌乳头萎缩,双颊、上腭及口角也可有红色斑块。黏膜红斑是由于上皮萎缩加上黏膜充血所致,因此,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该型以红斑型取代以前命名的萎缩型较为合理。若继发于假膜型,则可见假膜。自觉症状为口干、味觉异常、疼痛及烧灼感。
对于念珠菌性口炎中慢性肥厚型的高龄患者,为了明确诊断有无异常增生,首选的诊断方法是
A、唾液培养
B、唾液及血清念珠菌抗体测定
C、活体组织检查
D、直接涂片镜检
E、血CEA测定
C
活检法:对于慢性或肥厚性损害可进行活检,将组织切片用PAS染色,镜下可见增生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间有芽生孢子和菌丝。
临床上常用的念珠菌实验室检测方法
A、涂片法、培养法、基因诊断
B、涂片法、培养法、组织病理学检查
C、涂片法、培养法、免疫法
D、培养法、活检法、基因诊断
E、涂片法、免疫法、基因诊断
B
念珠菌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涂片法、分离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学和基因诊断等。一般来说,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前三种。
不能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局部治疗的药物是
A、西地碘
B、2%~4%碳酸氢钠
C、制霉菌素、咪康唑
D、肤轻松软膏
E、氯己定漱口液
D
治疗念珠菌病应该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肤轻松软膏是激素类药物,故不能用。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好发人群是
A、老年人
B、6岁以下儿童
C、青少年
D、更年期妇女
E、40岁左右的中年人
B
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因为多数婴儿出生后,即有对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这是一种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4~6个月时自行消失,2岁前不会出现明显的抗体效价。
下列哪项描述最接近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表现
A、白色网纹样病变
B、口腔深大溃疡
C、红色增殖样变
D、白色角化
E、较严重的龈口炎
E
最常见的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病损,可能表现为一种较严重的龈口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发病过程在临床上可分为
A、前驱期、水疱期、糜烂期、愈合期
B、前驱期、水疱期、糜烂期、静止期
C、充血期、水疱期、糜烂期、愈合期
D、前驱期、水疱期、静止期、愈合期
E、前驱期、充血水肿期、糜烂期、愈合期
A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①前驱期②水疱期③糜烂期④愈合期。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是
A、舌背
B、舌腹面
C、软腭
D、口唇或接近口唇处
E、颊部
D
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故又称复发性唇疱疹。复发的口唇损害有两个特征:①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常为多个成簇的疱,单个的疱较少见。②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下面哪项不是急性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样口疮的区别
A、好发年龄不同
B、性别差异
C、前者为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较重;后者为反复发作、全身反应较轻
D、前者病损表现为成簇小水疱;后者病损表现为散在小溃疡
E、前者病损可伴皮肤损害;后者病损无皮肤损害
B
口疮在临床上多见,最常见的是轻型,溃疡为圆形或椭圆形,数目一般较少亦较表浅,故不留瘢痕,若有感染则溃疡扩大且加深,但这种情况少见。重型往往有轻型的病史,多为1~2个大而深的溃疡或同时有1~2个较小的溃疡。病程长,疗效差。疱疹样口疮,溃疡小而数目多,散在分布呈口炎形式。周围黏膜充血,这与疱疹性口炎常难以区别。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样口疮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不适用于口腔单纯性疱疹治疗的药物是
A、阿昔洛韦
B、利巴韦林
C、抗生素
D、干扰素
E、聚肌胞
C
口腔单纯性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治疗上主要选择抗病毒药物以及免疫治疗。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细菌)进行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直径约为
A、50nm
B、nm
C、nm
D、nm
E、nm
C
单纯疱疹病毒是有包膜的DNA病毒。病毒呈球形,病毒核衣壳为由个壳微粒组成的立体对称20面体,直径约为nm。
单纯疱疹病毒核衣壳是由
A、个壳微粒组成
B、个壳微粒组成
C、个壳微粒组成
D、个壳微粒组成
E、个壳微粒组成
C
单纯疱疹病毒是有包膜的DNA病毒。病毒呈球形,病毒核衣壳为由个壳微粒组成的立体对称20面体,直径约为nm。
以下关于口腔单纯疱疹病毒传染方式错误的是
A、呼吸道
B、口腔
C、鼻
D、眼结膜
E、消化道
E
口腔单纯疱疹病毒传染方式主要为直接经呼吸道、口腔、鼻、眼结膜、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以下关于诱发体内潜伏的疱疹病毒活化最佳的一项是
A、紫外线
B、创伤
C、感染
D、妊娠
E、以上全是
E
单纯疱疹病毒携带者当机体遇到激发因素如紫外线、创伤、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妊娠、劳累、情绪、环境等改变时可使体内潜伏的病毒活化,疱疹复发。
单纯疱疹复发的次数与循环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水平
A、呈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先成正比后稳定
E、先成反比后稳定
C
单纯疱疹复发的原因还不清楚,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免疫学研究显示,单纯疱疹复发的次数与循环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水平无关,说明该抗体保护作用有限。
下面哪项描述为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表现
A、单侧性皮肤黏膜疱疹,沿神经支分布及剧烈的疼痛
B、成簇小水疱,疱破后行成大片浅表溃疡
C、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
D、口腔黏膜突然发生广泛的糜烂
E、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
A
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但多在皮肤黏膜病损完全消退后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可持续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见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半年甚至更长。
疱疹初起时颜面部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上发生水疱,逐渐增多并能合为大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有继发感染则为脓疱。数日后,疱浆混浊,逐渐形成结痂,1~2周脱痂,遗留色素沉着,遗留的色素可逐渐消退,一般不留瘢痕,损害不超越中线。老年人的病程常为4~6周,也有超过8周者。治疗带状疱疹,以下应用抗病毒药物剂量正确的是
A、阿昔洛韦口服,每次mg
B、阿昔洛韦口服,每次mg
C、阿昔洛韦口服,每次00mg
D、阿昔洛韦口服,每次0mg
E、阿昔洛韦口服,每次0mg
B
抗病毒药物应尽早应用。阿昔洛韦口服,每次mg,每天5次,7~10天1个疗程;伐昔洛韦0mg,每天3次,7天1个疗程;泛昔洛韦mg,每天3次,7天1个疗程。肾功能减退者需要减量。
治疗带状疱疹可采用
A、口服磺胺类药物
B、注射干扰素或转移因子,口服镇痛药物
C、注射链霉素每日0.5g,或异烟肼每日0.1g局部封闭,每日或隔日一次
D、酮康唑:成人剂量为每日一次口服mg,2~4周一个疗程
E、口服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B
免疫调节药物:转移因子口服6mg,每天3次:或粉针剂1支上臂皮下注射1次;胸腺肽肠溶片口服20mg,每天1~3次:西咪替丁口服mg,每天4次:正常人免疫球蛋白[0.6~1.2mg/(kg?d)]肌注,每周2次。止痛:卡马西平每片0.1g,初时每次服半片,逐渐增至每日3次,每次1片,止痛效果明显。但应注意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皮疹及肝肾功能变化等,房室传导阻滞病史及骨髓抑制病史者禁用。
带状疱疹的致病病原微生物是
A、细菌
B、真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E、病毒
E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下面哪项描述为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表现
A、单侧性皮肤黏膜疱疹,沿神经支分布及剧烈的疼痛
B、成簇小水疱,疱破后行成大片浅表溃疡
C、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
D、口腔黏膜突然发生广泛的糜烂
E、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
A
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但多在皮肤黏膜病损完全消退后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可持续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见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半年甚至更长。
疱疹初起时颜面部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上发生水疱,逐渐增多并能合为大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有继发感染则为脓疱。数日后,疱浆混浊,逐渐形成结痂,1~2周脱痂,遗留色素沉着,遗留的色素可逐渐消退,一般不留瘢痕,损害不超越中线。老年人的病程常为4~6周,也有超过8周者。
以下关于带状疱疹描述正确的是
A、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IV)所引起
B、侵犯儿童可引起带状疱疹
C、以弥散性小水疱为特征
D、以沿双侧周围神经分布
E、通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E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本病的致病病原体,侵犯儿童可引起水痘,在成年人及老年人则引起带状疱疹。
男婴,5天。啼哭、哺乳困难,临床检查见患儿两颊黏膜、软腭充血,上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针头大小,斑点稍用力可擦掉。该患儿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A、扁平苔藓
B、疱疹样口疮
C、雪口病
D、天疱疮
E、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C
新生儿鹅口疮多在出生后2~8日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如针头大小,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至扁桃体、咽部、牙龈。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故呈鲜红色与雪白的对比。而陈旧的病损黏膜充血减退,白色斑片带淡*色。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全身反应一般较轻。又称雪口病。
患者。女性,45岁,近日自觉口腔干燥、味觉异常,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成团块状萎缩,周围舌苔增厚。半月前刚结束肿瘤化疗。下列诊断正确的是
A、疱疹样口疮
B、药物过敏性口炎
C、口腔单纯疱疹
D、天疱疮
E、念珠菌口炎
E
念珠菌口炎临床表现为黏膜上出现外形弥散的红斑,以舌黏膜多见,严重时舌背黏膜呈鲜红色并有舌乳头萎缩,双颊、上腭及口角也可有红色斑块。黏膜红斑是由于上皮萎缩加上黏膜充血所致,因此,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该型以红斑型取代以前命名的萎缩型较为合理。若继发于假膜型,则可见假膜。自觉症状为口干、味觉异常、疼痛及烧灼感。
男婴,3个月。口内出现白膜1周,伴低热。检查上下唇内侧,双颊黏膜广泛充血,可见凝乳状的白色斑片,用力可擦去。确诊应该进行的检查是
A、血常规检查
B、尿常规检查
C、涂片检查
D、病理检查
E、血清学检查
C
新生儿鹅口疮多在出生后2~8日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如帽针头大小,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至扁桃体、咽部、牙龈。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故呈鲜红色与雪白的对比。而陈旧的病损黏膜充血减退,白色斑片带淡*色。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取口腔黏膜区假膜、脱落上皮等标本,涂一薄层于载玻片上,滴入10%KOH溶液,微加热以溶解角质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可见折光性强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如查到大量的假菌丝,说明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该方法对于确定念珠菌致病性有意义。
女性,75岁,全口无牙,戴全口义齿近10年,因黏膜不适就诊。检查可见黏膜呈红亮色、水肿、有*白色假膜,直接镜检见菌丝和芽胞。该患者治疗中不应选用的药物为
A、制霉菌素
B、酮康唑
C、碳酸氢钠
D、青霉素
E、克霉唑
D
由于白色念珠菌不不适合在碱性环境中生长繁殖,可以使用2%~4%碳酸氢钠(小苏打)进行口腔擦洗。制霉菌素、酮康唑和可霉素均是对抗真菌的抗生素,而青霉素是对抗细菌的抗生素。
患者,男性。45岁,近日感冒后,上唇及口周皮肤出现多个成簇的针头大小水疱,随后破裂,形成糜烂、结痂,患者自述病变部位灼痒疼痛。下列诊断正确的是
A、天疱疮
B、带状疱疹
C、唇疱疹
D、药物过敏性口炎
E、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C
原发性疱疹感染愈合以后,不管其病损的程度如何,有30%~50%的病例可能发生复发性损害。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故又称复发性唇疱疹。复发的口唇损害有两个特征:①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常为多个成簇的疱,单个的疱较少见。②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诱使复发的刺激因素较多,包括阳光、局部机械损伤,特别是轻度发热,如感冒等。在许多病例中情绪因素也能促使复发。复发的前驱阶段,患者可感到轻微的疲乏与不适,病损区有刺激、灼痛、痒、张力增加等症状。大约在10多小时,出现水疱,周围有轻度的红斑。一般情况下,疱可持续到24时以内,随后破裂,接着是糜烂、结痂。从开始到愈合约10天,但继发感染常延缓愈合的过程,并使病损处出现小脓疱,愈合后不留瘢痕,但可有色素沉着。
女婴,8个月,哭闹、拒食、流涎。临近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见大面积浅表溃疡,上覆*色假膜,偶见个别针头大小的小水疱。该患儿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A、疱疹样口疮
B、过敏性唇炎
C、雪口病
D、扁平苔癣
E、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E
最常见的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病损,可能表现为一种较严重的龈口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①前驱期:原发性单纯疱疹感染,发病前常有接触疱疹病损患者的历史。潜伏期为4~7天,以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肉疼痛,甚至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唾液,拒食、烦躁不安。经过1~2天后,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附着龈和龈缘也常出现急性炎症。
②水疱期: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皆可发生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特别是邻近乳磨牙(成人是前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更明显。水疱疱壁薄、透明,不久溃破,形成浅表溃疡。
③糜烂期:尽管水疱较小,但汇集成簇,溃破后可形成大面积糜烂,并能造成继发感染,上覆*色假膜。除口腔内的损害外,唇和口周皮肤也有类似病损,疱破溃后形成痂壳。
④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约需7~10天。但未经适当治疗者,恢复较缓慢。患病期间,抗病毒抗体在血液中出现,发病的14~21天最高,以后,抗体下降到较低的水平,虽可保持终生,但不能防止复发。
男性,46岁。左侧颜面部起疱,左侧口腔溃疡2天,检查左颊部皮肤发红可见成簇小水疱,呈带状排列。左侧下唇内侧黏膜和颊黏膜广泛糜烂,右颊部皮肤黏膜未见病损。本病的致病微生物是
A、单纯疱疹病毒
B、柯萨奇病毒
C、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人乳头瘤病毒
E、巨细胞病毒
C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疱疹初起时颜面部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上发生水疱,逐渐增多并能合为大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有继发感染则为脓疱。数日后,疱浆混浊,逐渐形成结痂,1~2周脱痂,遗留色素沉着,遗留的色素可逐渐消退,一般不留瘢痕,损害不超越中线。老年人的病程常为4~6周,也有超过8周者。
患者,男性,65岁,近日低热、乏力,右侧面部出现椭圆形红斑,红斑上发生水疱,损害未超过中线。患者自述病变部位灼痒疼痛。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注射链霉素每日0.5g,或异烟肼每日0.1g局部封闭,每日或隔日一次
B、注射干扰素或转移因子,口服止痛药物
C、口服磺胺类药物
D、酮康唑:成人剂量为每日一次口服mg,2~4周一个疗程
E、口服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B
根据题干可判断为带状疱疹,治疗:①抗病毒药物、②免疫调节药物、③止痛、④营养神经药物、⑤糖皮质激素、⑥局部治疗。
男性,46岁。左侧颜面部起疱,左侧口腔溃疡2天,检查左颊部皮肤发红可见成簇小水疱,呈带状排列。左侧下唇内侧黏膜和颊黏膜广泛糜烂,右颊部皮肤黏膜未见病损。本病的致病微生物是
A、单纯疱疹病毒
B、柯萨奇病毒
C、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人乳头瘤病毒
E、巨细胞病毒
C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疱疹初起时颜面部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上发生水疱,逐渐增多并能合为大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有继发感染则为脓疱。数日后,疱浆混浊,逐渐形成结痂,1~2周脱痂,遗留色素沉着,遗留的色素可逐渐消退,一般不留瘢痕,损害不超越中线。老年人的病程常为4~6周,也有超过8周者。
患者,女,66岁。近日发现口腔溃烂,影响进食,检查见下唇、两颊黏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糜烂面上覆有一层灰白色假膜,假膜较厚微突出黏膜表面,致密光滑。擦去假膜,可见溢血的糜烂面。患者进食疼痛。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增高,患者体温增高,且有特殊炎性口臭。
该患者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A、天疱疮
B、口腔念珠菌病
C、球菌性口炎
D、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E、带状疱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