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D4CD19双色免疫荧光检测红斑狼疮分 [复制链接]

1#
1红斑狼疮简介

红斑狼疮(lupuserythematosu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人口基数大,患病人数多,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及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

红斑狼疮为一种病谱性疾病。70%-85%患者有皮肤受累,一端为皮肤型红斑狼疮,病变限于皮肤,即使有其他脏器的损害也相对较轻微;另一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变累及多系统和多脏器。根据患者病程及临床表现,红斑狼疮可大致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红斑狼疮(SCLE)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几种常见的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发生于育龄期女性,我国发生率约50/10万人,成年患者男女之比为1:9,青春期前为1:6,绝经期后为1:4。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男性与女性比值稍低,大约为1:3,但仍然以女性为主。除性病为狼疮的危险因素外,种族也是狼疮的一种主要危险因素。SLE也是年轻女性主要的致死病因,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年至年的死亡率数据显示,SLE是5岁至64岁女性死亡的20大主要原因之一。

DLE常常呈慢性表现,不累及系统,但愈合后常常留下色素减退疤痕;而SLE的皮肤表现则常常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并且在病程中常可累及关节、肾脏、影响生育等,造成全身多器官受累,严重危害健康。SCLE一般为亚急性病程,皮损可为曝光部位环形或红疹,常常伴有瘙痒症状,并且有35%-50%几率发展成SLE。红斑狼疮非特异性皮肤损害包括血管炎、网状青斑、脱发、光敏感、大疱性红斑狼疮等。皮肤红斑狼疮的诊断主要根据各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SLE除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外,还需结合自身抗体的检测来诊断。

红斑狼疮的皮肤表现多样,病理表现常不典型,需要与玫瑰痤疮、血管炎、多形红斑、皮肌炎、离心性环形红斑、湿疹、银屑病、扁平苔藓等多种疾病鉴别。诊断分型的不明确,会使得医生无法给予患者适当且有效的治疗。而不能及时的对SLE进行早期干预,则会造成病情延误如发展为狼疮肾炎,造成不可逆损伤的结局。因此,早期分型诊断对于红斑狼疮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2

红狼斑疮的诊断

红斑狼疮的诊断主要涉及到:

(2.1)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谱检测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和抗单链DNA抗体(ssDNA)、抗ENA抗体等,以及一些常规检查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检测和蛋白电泳、补体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脑脊液检查等。

(2.2)组织免疫病理学诊断,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可检测红斑狼疮皮损、血管和肾等器官的免疫物质的沉积,如各种免疫球蛋白、补体和其他蛋白的沉积。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最常用于皮肤和肾的检测,特别是在肾,有助于进行狼疮性肾炎的分型,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其中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狼疮带试验,LBT)方法为:取皮损或外观正常皮肤(常常为手腕上方暴露部位皮肤),切片,滴加FITC标记的抗人IgG、抗人IgM或抗人C3等抗体,用磷酸缓冲盐水漂洗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情况。红斑狼疮皮损处可见表皮、真皮连接处免疫球蛋白沉积带,此免疫沉积带为IgG或IgM与补体的结合物,呈颗粒状的*绿色荧光带,SLE皮肤红斑部位检测阳性率为92%,非暴露部位约为50%;DLE皮损处阳性率为90%,非皮损处阴性;SCLE皮损处阳性率为70%-90%,正常皮肤阳性率约40%。狼疮带阳性也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2.3)临床诊断。皮肤红斑狼疮的诊断主要根据皮疹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必要时可结合免疫病理学检查。如果皮疹泛发,还应当进行血液学、尿常规、血清学检查,以除外SLE的可能。有约50%的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SCLE)患者可符合SLE的诊断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诊断标准参照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修订的SLE分类标准。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临床合作组(SLICC)对SLE的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将之分为临床标准和免疫学标准。一些临床怀疑SLE的病人应要求皮肤科会诊,必要时进行皮肤活检。免疫学标准体现了SLE血清学检测的新成果,将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磷脂抗体分成了独立的免疫学指标,并增加了抗B2糖蛋白1抗体。因为SLE是一种自身抗体诱导的疾病,仅满足临床标准或仅满足免疫学标准均不能诊断SLE,确诊需满足的4项指标中至少包含1项临床标准和1项免疫学标准。最重要的改进是活检证实的狼疮肾炎,伴有ANA阳性或抗ds-DNA阳性即可确诊SLE,这一点对应临床诊治和招募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都非常重要。与年ACR分类标准比较,SLICC分类标准细化了狼疮的诊断指标,有效减少了SLE病例的误诊,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有利于狼疮的早期诊断。但特异性较年ACR分类标准相对较低。

3

红狼斑疮的鉴别诊断

(3.1)盘状红斑狼疮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慢性多形性日光疹、脂溢性皮炎和银屑病、基底细胞上皮瘤、皮肤淋巴细胞浸润、扁平苔藓及慢性唇炎。

(3.2)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体癣、远心性环形红斑、银屑病及干燥综合征。

(3.3)狼疮性脂膜炎的鉴别诊断:应当与Weber-Christian病鉴别,有时还需要与局限性硬皮病进行鉴别,及与某些恶性肿瘤鉴别。

(3.4)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皮肌炎、系统性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感染、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4

CD4(T细胞标记)、CD19(B细胞标记)与红斑狼疮的相关研究

红斑狼疮的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异常的核心是自身免疫耐受的打破,多克隆B细胞的激活、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等的产生以及免疫复合物沉积。由于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呈T细胞依赖性,因此,T、B细胞在红斑狼疮自身免疫反应的启动、维持以及器官损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显示红斑狼疮患者血液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存在异常,以SLE变化最为显著。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病性的自身免疫抗体是本病的特征性标记。其中,外周血中B细胞增多,T细胞、NK细胞相对减少是SLE患者的特征。另外,亦有研究发现SCLE患者外周血中有类似SLE的变化,而DLE患者则不明显。这种血液中的免疫细胞数量变化,与T细胞诱导下的B细胞的异常激活和分化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形成密不可分。由于这些研究多为小样本研究且对照设置不一致,因此目前尚未有权威且详尽的狼疮患者循环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的变化的统计数据。此外,用于分析细胞数量及功能常用的流式细胞技术和二代测序等技术,天然欠缺细胞的空间分布和组织形态学信息,同时也往往因为操作要求高,需求样本量大,样本容易污染和降解,检测价格昂贵而多用于科研,无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开展。

5

CD4/CD19双色免疫荧光检测:红斑狼疮分型辅助诊断

目前临床上红斑狼疮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理活检来综合判断。然而,即使这些资料信息齐全,临床医生及病理医生也常常难以精确到红斑狼疮亚型的诊断。目前,病理科缺少一种简便快捷、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的红斑狼疮辅助诊断试剂盒来辅助分型诊断。因此,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对患者提供精准化以及个体化的医疗服务,红斑狼疮分型诊断试剂盒应运而生。

对于红斑狼疮皮肤组织原位的免疫细胞检测,临床病理科常用的HE病理染色只能观察细胞的形态,无法具体区分淋巴细胞类型,而传统免疫组化DAB单染技术无法对多种免疫细胞同时进行观测,目前多用于辅助基础科学研究。现有研究认为在皮肤型红斑狼疮中,存在T细胞以及B细胞的组织原位富集,并且在DLE皮肤组织中这种炎症反应尤为显著。据文献报道,DLE中炎症细胞的聚集随病程变化,且逐渐呈现皮肤附属器周围T、B细胞聚集的倾向,其中T细胞可能参与造成DLE皮损的瘢痕特征;而B细胞主要参与自身抗体的产生,并有研究认为这些皮肤原位的免疫细胞增多与狼疮全身活动性呈负相关。此外,尚有一些涉及红斑狼疮皮损中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NK等细胞的研究,并且比较了如玫瑰痤疮、扁平苔藓、皮肌炎及银屑病与CLE中免疫细胞数量和分布上的差异。但是目前的组织学研究受限于有限的样本数量、不同的实验设计以及不一致的判断标准,尚无法根据免疫细胞数量及分布对狼疮几个亚型做到准确分型诊断。因此,目前尚未有利用免疫细胞的表达差异来辅助红斑狼疮诊断分型的相关应用。

综合以上背景,医院皮肤科陆前进/吴海竞团队,回溯既往病理科的余例红斑狼疮患者的病史、确认红斑狼疮亚型诊断后,将皮肤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原位免疫细胞染色,结合病理学观察与数据分析,初步确定了适用于临床的CD4+T细胞以及CD19+B细胞的双重染色方式,并成功申请“红斑狼疮分型的皮肤组织免疫细胞原位检测试剂盒的应用”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基于此项目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并于年斩获了第六届全国临床创新与发明大赛春季赛一等奖。

并且,与我司合作开发了皮肤组织CD4(T细胞)、CD19(B细胞)染色试剂盒,将试剂盒检测病种扩增到红斑狼疮的4种亚型以及需要与红斑狼疮相鉴别的8种疾病(与玫瑰痤疮、血管炎、多形红斑、皮肌炎、离心性环形红斑、湿疹、银屑病、扁平苔藓),并与全国24家中心合作测试诊断效率,从而进一步达到对红斑狼疮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目的。

6

CD4/CD19双色免疫荧光检测介绍

医院皮肤科陆前进/吴海竞团队与我司合作开发的红斑狼疮分型诊断试剂盒,特别适用于临床上怀疑红斑狼疮但不能确诊,或无法准确判断红斑狼疮亚型的疾病。

试剂盒具有以下特点:

(1)主要基于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原理,即传统的免疫组化技术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皮肤组织石蜡切片样本,属于患者活检的附加染色项目,不需另外采集患者的皮肤组织。

(2)石蜡切片耐储存,该检测技术对组织保存要求较低,且可在患者随访过程中随时复测。

(3)试剂盒能够同时检测T、B细胞两种细胞标记(分别对应CD4、CD19),染色后可在荧光显微镜下同时观察两种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分布,根据淋巴细胞的比例及分布对红斑狼疮进行分型和鉴别诊断。

(4)荧光显微镜滤块及拍照软件与常规FISH相同,且只需要DAPI、绿和红色三个滤块即可,物镜只需要4倍和20倍即可。其他实验条件同常规手工免疫组化。检测条件能适用于大多数皮肤科及病理科的荧光显微镜系统,有较好的适用性。

(5)试剂盒检测试剂均为即用型,无需临床技术人员调配试剂,简化了多重免疫组化染色的流程,便于临床操作及推广。

(6)经过试剂盒前期的24家多中心试用及随访,红斑狼疮诊断试剂盒能将红斑狼疮各个亚型的诊断准确率提高至86%左右。相对于临床45%-65%的诊断准确率,试剂盒的应用有助于早期确认诊断和明确红斑狼疮亚型,这无论医院都大有裨益。

(7)此外,由人工智能辅助的红斑狼疮分型诊断平台也已上线,可通过手机及电脑搜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