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90%以上为病毒引起,肺炎支原体不仅可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至4天内自然痊愈。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至40℃。治疗:(1)抗感染治疗①抗病毒药物:单纯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部分中药制剂有一定抗病疗效;若为流感病毒感染,宜早期用奥司他韦口服。②抗生素: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2)对症治疗①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②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以镇静、止惊等处理。护理:(1)保证孩子得到足够的休息,多喝白开水。(2)房间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3)饮食要清淡,多吃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4)轻度发热时,可进行物理降温;鼻子不通气时,可用水汽熏蒸,防止鼻腔分泌物更加黏稠。预防:
(1)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屋内空气流通、新鲜。
(2)根据儿童年龄和体质情况,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3)衣着适宜,及时增减衣服,及时擦汗。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小儿盖的被子也不宜太厚。气候变化时应随时为其增减衣服,不要只增不减。若小儿活动时出汗,应及时用毛巾为其擦干。若小儿在入睡后出汗较多,可在其前后胸垫上小毛巾以防止其内衣潮湿。
(4)保证饮食营养均衡。牛奶、肉类、蛋类、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要均衡。维生素A有保持人体的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抗呼吸系统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可让孩子适当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绿色的蔬菜、*色水果、瓜类等。
(5)保证充足睡眠。睡眠足了,抵抗力就比较健全;抵抗力强了,就不容易被细菌、病毒、支原体侵袭或感染。
(6)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果家里有人得了感冒,应避免病人与孩子接触,实在避免不了,与孩子说话保持一定距离,必要时带口罩。
(7)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打喷嚏、流鼻涕时用纸巾或手帕捂住口鼻,以免病毒和细菌扩散。在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家长抱孩子前要洗手,尽量避免过度亲吻孩子,以防成人唾液中的病毒、细菌传染给孩子。
(滑动查看全文)
2.腹泻病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状:首发症状多为突然间的呕吐,呕吐后不久就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如稀便、水样便、蛋花汤样便、粘液便等,可伴有发热和腹痛,伴有腹痛的孩子会有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的表现。本病如治疗得当,效果良好,但如治疗不及时以至发生严重的脱水、低钾等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孩子生命。治疗:
(1)补充液体
呕吐不重者,尽量多饮用“口服补液盐”以补充糖盐和水分,对病情重、脱水严重者可静脉补液。
(2)控制感染
水样便、蛋花汤样便腹泻孩子(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粘液脓血便孩子(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先根据临床特点,针对病原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3)口服双歧杆菌、布拉酵母菌、嗜酸乳杆菌等调节肠道正常菌群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
(4)口服蒙脱石散等肠道粘膜保护剂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道粘膜。
(5)补充葡萄糖酸锌等锌剂。
(6)纠正电解质紊乱如有低钾者补钾、低钙者补钙。
(7)注意:18岁以下儿童禁用氟哌酸等喹诺酮类抗生素。
(滑动查看全文)护理:(1)严重呕吐者可暂禁食4至6小时(不禁水),尽快恢复母乳及原来的饮食,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减少辅食。(2)如果存在乳糖不耐受或过敏性腹泻,则需改用无乳糖奶粉及深度水解或游离氨基酸奶粉喂养。(3)疑似病毒性肠炎病例可以改喂豆类、淀粉类食品,或去乳糖配方奶粉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4)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天加餐1次,共2周。预防:(1)加强食品卫生与水源管理。(2)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应逐步进行。(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食前便后洗手,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品、便器、玩具的定期消毒。(4)尽量避免和腹泻孩子密切接触,防止交叉感染。(5)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由于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难治性腹泻。(6)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甚广,接种疫苗为理想的预防方法。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种血清型病毒而多次发病。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常常造成流行。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我国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近年来CV-A6、CV-A10病毒呈上升趋势。主要症状:表现为口痛、厌食、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病例(尤其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至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故需密切观察病情,出现以下情况时多为重症病例,需及时就医:(1)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抽搐。(2)呼吸浅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3)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和特异性治疗手段,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
(1)对症治疗
可口服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等。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开喉剑或西瓜霜喷雾剂喷疱疹、溃疡处,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蒙脱石散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2)合并并发症治疗
①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②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③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④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⑤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⑥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滑动查看全文)护理:(1)隔离患病孩子,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5)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给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5)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01
蛋白质
这段时间,宝宝们可以比平常多吃一些蛋白质。
“蛋白质充足对于一个人的免疫功能非常重要,特别是孩子正处于生命历程中少见的“正氮平衡”(摄入氮大于排出氮)状态,身体内需要更多的蛋白质。
02
维生素A
维生素A能够维护上皮组织细胞的健康,如果缺乏维生素A,儿童,是容易合并发生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的。
03
维生素C
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的吸收,还能够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但是维生素C呢,对热不稳定,虽然蔬菜的维生素C不少,但是煮熟后就会大大减少。
04
维生素D
天然食物来源的维生素D不多,脂肪含量高的海鱼,动物肝脏、蛋*、奶酪中相对较多,可以考虑多给宝宝吃一些。其中海鱼还含有丰富的Omega-3,尤其是DHA,对于宝宝维持视网膜、大脑功能很重要。
妙谷君想说,每天的饮食均衡,首选还是从各种各样的食物中获得营养,如果是食物中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才考虑添加补剂。而且“因为食物中不仅含有这些营养素,还有很多天然的植物化合物,像是抗氧化成分、生物类*酮等等。”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欢迎点底部「在看」或者分享转发让更多爸妈看到哦~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已备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