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钩端螺旋体病中医诊疗方案第二千六百四 [复制链接]

1#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以骤然发病、高热、结膜充血、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疼痛、*疸、少尿或无尿、抽搐、昏迷、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表现。本病起病急、变化快,重者常因肝肾功能衰竭、肺大出血等而致死亡。有眼和神经系统并发症者可能留有后遗症。本病散发病例终年可见。流行于夏秋稻谷收割季节,南方一般在6月份开始发病,8—9月达高峰,北方则主要发生在6—9月。主要见于青壮年,儿童发病以学龄儿童为主,婴幼儿少见。

我国古代的医学文献中,无钩端螺旋体病的记载。近代的记录首见于年,年在广东首次查见钩端螺旋体。解放后,全国各地对本病的调查和防治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深入了解各地的流行概况,并在病原诊断、多价菌苗的研制、中药及化学药物等方面取得成果。

本病属于中医学中暑温、湿温、瘟*等时行病的范畴.因其主要发生于夏秋稻谷收割季节,故民间沿称“稻瘟”、"打谷*”和“稻热病”等。

现代对小儿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较为集中。在肯定多种中医治疗手段疗效的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在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着广阔前景。


  一.病因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感受暑湿疫邪所致。由于在夏秋季节暑湿交蒸的气候和环境中,赤身入水田或淌玩疫水,感受暑湿病邪的侵袭而起病。但又因暑、湿感受多少的不同而影响发病后的病机演变,即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所说:“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在气候因素的影响方面,一般炎暑酷热久晴少雨之际发病者,多表现为暑温证;而在阴雨绵绵、湿气较盛之际发病者,则多表现为湿温证。至于内在因素方面,大凡素体阳盛者,病多从热化而归阳明与手太阴二经,主要显现肺胃热炽、暑热偏盛的证象;素体阳虚或有饮食劳倦、湿饮停聚等内伤因素等,病多从湿化而归足太阴脾经,主要显现湿热蕴蒸或湿邪偏盛的证象;素体阴虚血燥者,常易化燥伤津,耗血动血。

不难看出,本病的发生和形成,是暑湿病邪、时令气候和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发病方面,以暑湿病邪的侵袭和气候的湿涝为主要因素,但在病机的演变与病情的发展转归方面,内在因素则起着重要影响,并有此而导致临床证候的不同。

现代研究表明,本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动物宿主很广泛,如鼠、猪、狗等,我国已从26种以上的鼠和6种以上的食虫类动物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在国际掌握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中,国内已发现工4个血清群,57个血清型,常见的有*疽出血群、秋季热群、流感伤寒群、澳洲群、犬群、致热群、猪群和波摩那群等。其传播主要是由于接触带菌动物尿污染的水源或污泥而被感染,钩端螺旋体经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表明,从患病产妇的羊水、胎盘、脐带血和流产儿的肝肾组织以及患病母亲的乳汁中分离出了钩端螺旋体。

二、病理1.病变脏腑广泛钩体病的病变脏腑较为广泛,走窜脏腑经络,充斥三焦上下,煎熬津液营血。

现代研究表明,钩端螺旋体侵入人体后,迅速经淋巴系统和血液到达全身,引起菌血症,由病原体所产生的一种或多种毒素造成许多器官的广泛性损伤。主要病变以肝、肾、血管及横纹肌为显著,神经系统除充血外,少数病例有脑膜炎及脑膜脑炎的病变。2.暑湿合化、湿热蕴蒸,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暑湿病邪侵入人体之后。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湿为热蒸,热为湿郁,即《温热经纬》中所说:“热得湿则郁遏而不宣,湿得热则蒸腾而上熏”,以致热得湿而愈难解,湿得热而愈深伏。反映于临床表现上,虽有暑、湿偏盛的不同证候,但暑热偏盛者每多兼有湿象,湿偏盛者亦同时兼有暑热证象,终非纯热无湿或纯湿无热之证。

3.传变迅速,波及广泛,是本病病理演变的突出特点本病在传变上,虽有卫气营血和三焦的浅深层次与部位可寻,但由于暑湿合化,湿热蕴蒸,以及化燥化火,蒸腾燔灼的结果,几乎所有经络脏腑均可累及。

初起虽有短暂的卫分症状,但多迅即消失而转入但热不寒的气分阶段,也有起病即属气分者,且往往气分症状未罢,即呈气营兼现,或迅即进入营分血分,甚至迅即过卫入营,内陷心包。如湿热郁蒸中焦气分,则现湿热偏盛与湿遏热伏等证象;若脾胃气机郁伤而升降失常,可致严重之呕恶腹泻,使阴液大伤,甚则气阴两竭或阴伤气脱。湿热郁遏,熏蒸肝胆,胆汁受劫,流溢肌肤面目,则发为*疸。湿热化燥化火,或暑热炽盛,燔灼肺金,肺络伤损,可致咯血,严重者肺气壅闭,化源衰竭而致不救;伤津耗气,致肾水枯涸,肾气不化而尿少尿闭。严重者可因湿郁窍闭与热结尿闭,而致秽浊壅塞清窍,蒙闭心包而神明紊乱,甚则肝肾衰竭,内闭外脱而死亡。如燔灼血络,逼血妄行,则肌肤发斑,上下失血,阳络伤则吐血、咯血、衄血,阴络伤则便血、尿血与阴道出血,甚则气随血脱。营血亏耗,心阴伤残,加以肾水不能上济,致心气不足而心累、心悸与心阳虚衰.风火相煽,肝阴耗灼,兼以水不涵木,致筋脉拘挛、肝风内动而痉厥抽搐。一、诊断要点应充分注意流行病学资料,详细询问病史,重视流行季节、流行地区以及暴雨或洪水后3--21天内有疫水接触史的未接种疫苗的易感人群。

本病临床类型虽多,但起病急骤,早期常有恶寒高热、周身酸痛、衰弱无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疼痛、淋巴结肿痛并常有肝肿大等表现。

实验诊断方法,早期可作血暗视野检查,以镀银染色等,作显微镜检查直接找病原体,或作培养和动物接种分离病原体。恢复期可进行凝集溶解试验等协助诊断。

二、分期分型1.早期(钩体血症期,起病后3天内)此期发热,体温39~C以上,多为弛张热,热程7天左右。头痛较为突出,全身肌痛,尤以腓肠肌、颈肌、腰背肌、大腿肌和胸腹肌为甚。全身乏力,腿软较明显,有时行走困难,不能下床活动。眼结膜充血,但无分泌物、疼痛或畏光感,充血在热退后仍持续存在。发病第2天即可出现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多见,其次是腋窝,*豆大,有压痛,不红肿。

2.中期(器官损伤期,3—10天)除具有上述症状体征外,伴明显器官损伤。因所受累器官和不同的血清型,临床分为6型。(1)流感一伤寒型为最常见的病型。本型的临床表现是早期钩体血症症状、体征的继续,较重的患者可有出血倾向、胃肠道症状,或有休克。

(2)*疸出血型此型病儿常于发病3~.-6天体温下降时出现进行性*疸、出血(毛细血管壁的广泛损伤),肝肿大及肝功能损伤,或出现肾功能损害.重症病例可因肝肾功能衰竭、大出血而死亡。

(3)肺出血型在发病后2—3天出现,以肺部广泛出血为特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咯血或血痰,胸部X线检查呈散在性点片状阴影,或小片融合。肺出血呈渐进性,若未及时诊治,则发展很快,可于几小时内急剧恶化,为死亡的主要原因。

(4)脑膜脑炎型发病第4—7天,在类似流感一伤寒型症状的基础上,头痛剧烈,出现脑膜刺激征、脑炎或脑膜炎的症状和体征,脑脊液呈无菌性改变。病例多于l周内恢复,较重病例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5)肾型在发病的1周内出现少尿、无尿,尿中出现蛋白及较多的管型和红细胞、白细胞,且有氮质血症。多数病人的肾脏损害是可恢复的。

(6)休克型特点是体温不高,除具有本病早期的症状外,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伴低血压、少尿.青少年多见。

3.恢复期或后发症期(起病10天以后)主要可见眼部及神经、精神症状。眼部并发症主要包括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而神经系统多见脑损伤、脊髓损伤、颅神经损伤和多发性神经炎。

三、鉴别诊断1.流行性感冒以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为主要表现,与流感一伤寒型症状相似,但前者起病不久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且眼球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和浅表淋巴结肿大不甚明显,血常规、病原体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资鉴别。

2。暴发型肝炎以发病急、病情迅速恶化、食欲减退、*疸进行性加重为主要特点,病情加重时,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重症病儿还有肾功能改变,须与*疽出血型鉴别。前者最重要的即是早期就可见精神状态的改变,表现为精神、智力、行为的异常,而较少感染中毒症状。

3.流行性出血热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可见面、颈、上胸部皮肤潮红(--红)和头痛、腰痛、四肢酸痛(三痛)等症状,须与钩体病相鉴别。前者除上述表现外,多经历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和恢复6期,且冬季多发,12月为发病高峰。


  一、证候辨别1.辨证时应抓住主次轻重本病起病急骤,传变迅速,既有湿热郁蒸的表现,又有暑热内燔的证候;既有卫气营血的病变,又有脏腑经络的损害。辨证时要注意区别湿热、温热之不同,湿热证中又有湿重热重主次之差异。卫气营血辨证要抓住卫气营血病变的不同特点,同时不可忽视卫气、营气、营血同病之错杂。脏腑辨证要细察受损脏腑的病变特征,同时还要注意病变脏腑和其它脏腑之间的病理传变和相互影响。

2.辨病情发展和变证本病的特点是病情发展较快,变证出现较多。在病程经过中,或出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的脾胃气机逆乱征象;或表现为咳嗽咯血,或突然大量咯血的肺络损伤证象;或主要显现一身皮肤面目发*与上下各部失血的*疸出血证象;或主要呈现头痛呕恶、项强抽搐与昏迷谵妄的痉厥动风证象。多数经治疗后可迅速好转;个别由于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及时,可内陷营血,深入肝肾,耗血动血,耗气伤阴,出现气阴两竭,或气随血脱,或诸窍闭塞,或肾气肾阴耗竭,致尿少尿闭,秽浊壅塞清窍,终至神昏不醒,肝肾衰竭,或大量咯血,致肺气壅闭,化源衰竭等一系列变证、逆证,此为掌握病情顺逆、紧急救治的关键所在。

二、治疗原则治疗钩端螺旋体病,以清热(暑)、解毒、除湿、扶正为基本治则,而尤应以清热、解毒为主,并针对病位,按卫气营血及脏腑施治。因温邪易耗伤气阴,故整个治疗中应注意顾护阴液、扶助正气。

此外,治疗中力求做到“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治疗、早卧床休息,就地治疗和抢救,尽量避免长途转送和搬运是本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钩体病起病快、发展迅速,且病死率较高,应注意多种疗法的合理选用。对重症患儿,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予以综合治疗和抢救。 [暑湿犯表]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疼痛,口微渴,烦躁,目睛充血,小便*,苔*白相兼,脉濡数。本型在临床上最为多见,除见于钩体血症期(早期)外,流感一伤寒型多按此辨证.证由暑湿热毒侵表所致,暑湿热毒由卫及气,卫气同病,卫阳被遏,经络不和,而见诸症。以寒战、发热、目赤、小腿肌肉疼痛等为辨证要点,但辨证时应注意邪在卫在气之偏重,掌握邪阻经络所致全身肌肉酸痛的特点。

[治法]辛凉透表 清暑化湿[方药]清凉涤暑法方加减 组成:滑石、生甘草、白扁豆、通草、青蒿、连翘、白茯苓、西瓜翠衣。周身酸痛明显者,加柴胡、葛根;里热甚,加生石膏、知母;腓肠肌疼痛,加桑枝、木瓜.若暑邪先受而寒湿外郁,则治宜疏表散寒,清暑化湿,可用新加香薷饮。 [湿热郁蒸]身热不扬,胸闷脘痞,头重身困,呕恶纳差,口不渴或渴不思饮,大便溏泻,苔*腻,脉濡数。本型也属钩体血症期和流感一伤寒型。因湿热蕴蒸,湿遏热伏,中焦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司而引起此证。辨证时要抓住热蒸与湿阻,分清湿和热的偏重。暑热偏盛燔灼阳明者,则高热烦躁、口渴、便结尿赤;暑湿偏重郁阻中焦者,则胸闷、恶心呕吐、腹泻。

[治法]清热利湿 芳化宣中[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组成:茵陈、藿香、佩兰、*芩、滑石、白豆蔻、杏仁、通草。热重于湿,高热、口渴、烦躁者,加*连、栀子、生石膏。湿重于热,口腻、纳呆、腹胀,苔白腻者,改用三仁汤加味。 [瘟*动血]轻证可见面目皮肤*染,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尿色深*,重证则表现为*疸进行性加深,鼻衄、齿衄、皮肤瘀点瘀斑、便血、尿血等全身各部位出血,甚至出现抽搐、昏迷、尿闭等危象。舌红绛+苔焦*,*厚或焦黑燥裂,脉弦数有力。此型屑器官损伤期的*疸出血型。临证以*疸和各部位出血为特点,证由暑湿疫毒,阻滞肝胆,蒙蔽心包,伤津动血所致。本证于病情演变中,可出现两种危证:一是湿热稽延,熏灼肝胆,*疸加重加深,闭塞诸窍,湿热秽浊蒙闭心包,而致谵妄昏迷之“瘟*窍闭证”(肝昏迷);一是湿热郁阻,或化燥化火,深入营血,劫伤肝肾。致肾气受伤,膀胱气化不行,加以邪热久羁,伤津耗液,肾水枯涸,以致尿少尿闭,从而湿热秽浊蒙闭清窍,心神内闭,而致昏迷谵妄之“热结尿闭证”(肾功能不全)。或邪热燔灼,肝肾俱伤,三焦气机阻滞,致以上两证同时出现。临证时应仔细审视。

[治法]轻证以暑湿阻滞肝胆,胆汁泛溢肌肤为主要病理变化,故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退*为主,选用甘露消毒丹、栀子柏皮汤,或茵陈蒿汤加减。重证为邪毒入营动血,伤及心肾所致,治疗当以清营凉血、泄热开窍、滋水清热力主,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

[方药]组成:茵陈、*芩、*柏、栀子、藿香、佩兰、滑石、大*、薏苡仁、木通。恶心呕吐重者,加半夏、陈皮、竹茹。重证常用药;水牛角(先煎)、石膏(先煎)、*连、生地、丹皮、赤芍、玄参、*芩、知母、栀子、茵陈等。鼻衄、齿衄者,加仙鹤草、白茅根;尿血者,加大蓟、小蓟;大便出血者,加地榆炭、槐花,呕血者,加藕节、茜草根、旱莲草。

对于病情演变中出现的两种危候,因其病情笃重,易引起死亡,故应积极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瘟*闭窍者,宜先以泄热开窍,可用至宝丹或安宫牛*丸,以金钱草、虎杖、白茅根、郁金、石菖蒲等煎汤送服,或合用菖蒲郁金汤。热结尿闭者,宜滋水清热,不应纯以通利。宜选用冬地三*汤,或用知柏地*汤(熟地易为生地)合增液汤化裁。若因湿热郁阻,浊邪壅闭已致神昏者,可仿《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先宜芳香通神利窍,安宫牛*丸;继用淡渗分消湿浊,茯苓皮汤”的治法和方药。 [暑热伤肺]发热,咳嗽剧烈,痰中带血,鼻衄,气喘,面红目赤,口渴引饮,甚则大量咯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或口鼻大量涌血而危亡,舌深红或红绛,苔薄白少津或*干,脉洪数或洪大而芤。此型见于器官损伤期的肺出血型.临证以剧烈咳嗽和咯血为特征.证由暑湿疫毒化燥化火,灼伤肺络,络血外溢所致。若肺络损伤严重,出血过多过急,可致肺气壅闭,或气血两脱,化源衰竭。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大多能在1--2周后恢复,所以对有疫水接触史的儿童,在病初2—3天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呼吸稍有增快时就当予以重视。若患儿咳嗽突转剧烈频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烦躁,恐惧不安。常为肺大出血先兆,此时应迅速进行抢救。

[治法]泻火解毒 凉血宁络[方药]轻者白虎汤合犀角地*汤加减,重者清瘟败毒饮,或犀角地*汤合*连解毒汤加减。轻证组成:知母、石膏先煎)、粳米、炙甘草、水牛角(先煎)、生地、丹皮、赤芍、*芩、银花、连翘、鲜芦根。重证组成:水牛角(先煎)、石膏(先煎)、*连、生地、丹皮、赤芍、。玄参、*芩、知母、栀子、连翘、竹叶。也可用大剂清燥救肺汤加知母、*芩、生地、玄参、瓜蒌、贝母等。

研究表明,中成药参三七粉或云南白药冲服,对本型轻、重症均有明显的疗效,用量o.2--O.5g,1日3--4次。

在肺大出血先兆时期和重证咯血的治疗抢救中,务须注意保持环境的肃静,使患儿绝对卧床,派专人护理,解除患儿恐惧心理,避免搬动和转送,尽量就地抢救治疗。治疗上应及早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出现肺大出血先兆时,急于大剂清瘟败毒饮(去桔梗)泻火解毒,并酌加白茅根、桑白皮、瓜萎皮、枇杷叶等肃肺宁络之品,并冲服三七粉或云南白药。若出现气随血脱、化源欲绝之危证时,急宜大剂生脉散、独参汤,或用其注射剂以扶正固脱,兼进前述泻火解毒凉血之剂。以上危重证治疗抢救中所用方药,’均须用重剂,可工日2剂,每4小时服药1次,昼夜兼进。[邪陷心肝]高热不退,头痛剧烈,颈项强直,呕吐恶心,烦躁不安,严重者逐渐神识不清,昏迷,四肢抽搐,甚则手足逆冷,汗出淋漓,舌红绛,苔少或无苔,脉弦数或滑数或细数。此型见于器官损伤期的脑膜脑炎型。以项强抽搐和神昏惊厥为主要表现,证由暑湿疫毒之邪侵入手厥阴心包和足厥阴肝经,致使肝风内动、心窍内闭而成。

[治法]凉肝熄风 镇惊开窍[方药]清营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组成:水牛角(先煎)、生地、丹参、玄参、麦冬、竹叶、连翘、羚羊角粉(另冲服)、钩藤、竹茹、菊花.可同时冲服安宫牛*丸、紫雪丹或至宝丹。痰盛者,加竹沥、天竺*、白僵蚕、地龙等。

本型一般预后尚佳,重症出现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者,应及时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余邪未尽
  [余邪扰目]大多发生于热退后1周或王月左右。患儿眼红,流泪,目痛,视物模糊。日久反复发作可致失明。此型属恢复期眼部并发症。证由病后余热未清,滞留肝经,循经上扰所致。若迁延日久,肝肾精亏,目失所养,遂使病情反复、加重,甚则失明。

[治法]余热上扰者,用清肝泄热法清泄肝经余热,选清络饮,或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肾精亏,当以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杞菊地*丸加味。

[方药]清肝泄热 组成:菊花、白蒺藜、竹叶。龙胆草、*芩、柴胡、决明子、蒲公英等。滋养肝肾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怀山药、茯苓、泽泻、丹皮、何首乌、桑椹子、沙苑子、菟丝子。 [邪滞经络]偏瘫,或截瘫、面瘫,肢体麻木,或言语不清,痴呆。此型见于恢复期神经系统并发症。证由余邪留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者。肢体失养,而见偏瘫、肢体麻木等;邪阻舌根,蒙闭心窍者,则见失语、痴呆等症。

.[治法]破滞逐瘀 涤痰通络[方药]三甲散加减 组成:鳖甲、龟版、白僵蚕、牡蛎、廑虫、丹参、川芎、桂枝、桑枝、地龙等。言语不利、痴呆者,加石菖蒲、远志。

本型治疗时应采取内外合治,其中针灸治疗尤为临床常用,临证时要针对不同表现,辨证选穴。钩端螺旋体病的钩体血症和器官损伤二期,均为急重表现,且传变迅速,病死率较高,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而在处理过程中又需要根据不同证型和损伤器官,选择不同治疗手段。

1.肺大出血型的处理①镇静:患儿应绝对卧床,专人护理,切忌搬动。严密观察呼吸、脉搏与血压变化。必要时可用杜冷丁1一1.5mg/kgbw肌注,或酌情用冬眠1号合剂。但大量咯血时应注意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②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50~mg或地塞米松适量静脉滴注,病情显著好转后减量或停用。⑧抗菌:迅速控制感染,以青霉素为主,其给药途径和剂量,视病情而定。④对症处理:酌情应用6一氨基己酸、维生素C、K及安络血等。有中毒性心肌炎,心率快者,可给予毒毛旋花子甙K或毛花甙丙。

2.*疽出血型的处理①护理:卧床休息,记出入量,给予易于消化食物,胃肠道出血者给流食或半流。昏迷患者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和继发感染.②保护肝脏:预防和纠正肝昏迷,予以综合治疗。严格限制饮食中的蛋白质,保持大便通畅.服用乳果糖或新霉素,使肠道pH值下降,抑制产氨细菌的生长使产氨量减少,且可使肠道中氨不被吸收。此外,尚可酌情使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换血疗法、换血浆疗法和活性炭血液灌注法等。③出血处理:点滴维生素K、C,肌注维生素K,,亦可用云南白药或其它止血剂。出血严重或有失血性休克,可少量多次输新鲜血。④保护肾脏:轻症对症处理,重症按肾衰治疗.3.脑膜脑炎型的处理①对症处理: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亦可选用药物降温或亚冬眠疗法。②降颅压:冰帽连续降温,脱水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每次1—2g/kgbw,有脑疝者每次2~4g/kgbw。⑧预防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及时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其它疗法]


  一、单方验方1.银花15~20g,甘草6g,水煎或泡茶,每曰1剂,在热退后连服3—5日。用于眼后发症的预防。

2.山豆根、生甘草各15g,大青叶60g,水煎服,每日1剂。儿童用量酌减。用于钩体血症和流感一伤寒型。

3.鲜青蒿5~15g,鲜鱼腥草、鲜旱莲草、鲜茅根各30--~50g,鲜薄荷3—6g,生大*4"--"8g,水煎服。儿童用量酌减。用于钩端螺旋体病早期和器官损伤期。二、西医疗法1.一般治疗早期卧床休息,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

2.控制感染国内认为青霉素疗效可靠,早期足量使用可控制病情的发展,显著降低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每日剂量为80~万U,分2—4次肌注,疗程至少1周。首次剂量不宜过大,可用5一10万U,以防止赫氏反应的发生。青霉素过敏者,可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

3.对症治疗过高热时予以物理降温,酌用退热剂;肌痛或头痛剧烈时,可酌予柳酸制剂、可待因等;出现心功能不全,可静脉注射毒毛旋花子甙K或毛花甙丙;肾功能衰竭者应限制蛋白质、钠盐和水分摄入。

4.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应用,以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适量点滴.


  一、预防管理传染源,包括灭鼠、管水、管粪,改良水井、畜圈、炉灶、环境,隔离病人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及食物,防止鼠尿及病畜尿的污染,在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还应避免在河沟玩水或洗澡。增强免疫力,用当地菌型制备的3—5价灭活菌苗,在流行季节前1个月完成接种。

中草药预防本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常用药物如土茯苓、穿心莲、千里光、大青叶、金银花等.

二、护理.强调早期卧床休息。重症病人尤须绝对卧床休息,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必要时应专人守护,高度关心和及时劝慰病人,并保持环境安静。饮食宜软食及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食品。病愈之后,仍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早剧烈活动和体力劳动,忌早进油腻坚硬及香燥食物,以免引起劳复、食复。患儿尿液应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处理。


  《温病条辨·上焦篇·伏暑汐》:“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名曰暑痈,清营汤主之,亦可少与紫雪丹。”

《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夏秋疸病,湿热气蒸,外干时令,内蕴水谷,必以宣通气分为要,失治则为肿胀.由*疸而肿胀者,苦辛淡法,二金汤主之.”


  一、分型治则研究钩端螺旋体病的辨证分型研究,经过临证详尽观察,较为集中地统一到以病因病理和病情演变这一主轴上,多数学者将其分为暑温、湿温、暑瘵、瘟*、暑痉5型进行施治,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究其治疗法则,不外乎清暑、解毒、除湿、扶正4法,视不同病情阶段有所侧重,并兼见使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凉肝熄风、利湿退*、醒脑开窍、益气救阴和回阳固脱等治法。

二、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较为局限,大多为中草药对钩体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而缺乏大样本临证实验研究和药理研究的成果。

.成都中医学院对种中草药及方剂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及试管筛选工作,结果显示有一定抗钩体作用者,多属清热解毒药,如穿心莲、土茯苓、山豆根、青蒿、鱼腥草、紫花地丁、大青叶、野菊花等。医院用24种中草药25%的煎剂,当浓度在1;80或以上有抑菌作用者,有*连素、*连、*芩、*柏、连翘、大*、丹皮、银花、橘皮、钩藤、*精等,其中前7种在l,40以上有杀菌作用,尤以*连素为最强。重庆医学院报告*连素对钩端螺旋体具有强大而迅速的抗菌作用。因而有入主张临床应多以*连解毒汤为主方,特别是重用*连(每天10—15g)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有学者通过抗菌实验研究发现,鱼腥草、千里光、野菊花、地锦草、一枝*花、景天三七、赤芍、茵陈、地榆、白雪花等均有较好抗菌作用..四川省中药研究所证明,穿心莲对钩体有杀、抑作用,并从中分离提出抗钩体有效成分穿心莲甲素、乙素。

三、临证治疗研究学者们在辨证的指导下,对本病的治疗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挖掘中医药的潜能,研究其发展态势。除辨证分型论治外,成方加减辨治,也取得良效。郭志华辨证分型治疗56例钩体病,湿热蕴结型用甘露消毒饮加减,热极伤阴型用竹叶石膏汤加减,热入营血型用清瘟败毒饮加减,配合使用青霉素钠盐,并设立单纯西药对照52例,两组分别痊愈45、30例,好转8、19例,无效1、3例。(1J田永淑自拟升降白虎汤辨证加减治疗46例流感一伤寒型钩体病(生石膏、知母、僵蚕、蝉蜕、姜*、薄荷、生大*、甘草),结果治愈45例,无效1例。邓世发等运用七鲜饮(鲜忍冬藤、鲜旱莲草、鲜鱼腥草、鲜白茅根、鲜青蒿、鲜薄荷)辨证加减治疗例,设立西药对照(青霉素等)例,结果两组分别治愈例和97例。临床统计结果表明,七鲜饮组在总疗效、平均退热时间以及平均疗程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C3,南京铁道医学院中医科用野马追注射液(每次4m

,每日4次肌内注射,3天为1个疗程)治疗32例,结果31例痊愈,1例无效。彭兆麟报道了用中医综合治疗小儿钩体病急性偏瘫21例,结果13例痊愈,7例好转,1例无效。中药基本方:桂枝尖、川芎、甘草各5g,地龙7g,郁金、丹参、当归各lOg,*芪15g。复方丹参注射液8一lO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每日1次。同时再配合针灸疗法:上肢取肩龋、曲池、合谷;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口眼歪斜取地仓、颊车、合谷等,手法用泻法,并加用低频电刺激。10日为1个疗程。

在大量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越性和高于单纯中医、西医治疗的疗效,成为多种综合治疗的主体。如对器官损伤期的*疸出血、肺出血、脑膜脑炎等型的救治,须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陈敏时将钩体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分为湿重于热(三仁汤加减)、热重于湿(白虎汤合*芩滑石汤加减)和湿热并重型(甘露消毒丹加减)3型辨治,配合使用常规西药,经治7例,结果显示,痊愈6例,无效l例,疗效颇佳.(:5)周明贤等报道清暑解毒化湿法(杏仁、*连、滑石、佩兰、银花、木防己、厚朴、晚蚕砂)结合西药青霉素(过敏者用庆大霉素或四环素),治疗85例,结果治疗5日全部治愈。“,孙捷将47例分为热毒夹湿、湿热弥漫三焦、余邪未尽气阴两伤3型辨治,较重病例加用抗生素、激素,结果显效30例,有效17例。李兴华以青霉素40万U/2ml,每穴注入0.3—0.5ml,日1次,选穴曲池、三阴交和尺泽、足三里交替使用(出血者加血海,腓肠肌痉挛加承山),经治2—3次,50例全部获效,体温降至正常。

另外,不少学者对钩体病后并发症的中医治疗进行研究,其中尤为引入注目的是脑动脉炎的治疗。李钧涛将钩体病脑动脉炎分为:①肝风窍闭型,用羚羊角汤合犀角地*汤加减鼻饲;②气滞血瘀型,用乌龙方(当归、川芎各l0g,水蛭6g,白僵蚕9g,蜈蚣2条)加减;⑧痰遏瘀阻型,乌龙方加天竺*、胆南星各9g,制附子6g,去蜈蚣;①肝肾精亏型,乌龙方加生地12g、山茱萸9g、*芪15g、蜈蚣3条、天竺*6g。用此辨证分型方法治疗30例,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3例,死亡l例。莫云等以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并结合辨证分型用药治疗钩体性脑动脉炎14例,证分气虚血瘀(*参、*芪、当归、川芎、土茯苓、薏苡、僵蚕、全蝎、钩藤)、脾虚痰浊(*参、白术、半夏、陈皮、天麻、砂仁、全蝎、土茯苓、钩藤)和肝肾阴虚(土茯苓、菊花、枸杞子、白芍、生地、山萸肉、丹皮、全蝎、僵蚕、钩藤、太子参)三型,结果全部14例临床症状消失,对其中11例复查钩体凝溶试验及钩体抗独特型抗体均已转阴。张霞等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钩体性脑脉管炎16例,并设立西药对照组24例,治疗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8一]Oml静脉滴注、补阳还五汤加减水煎服和针刺治疗(上肢取肩龋、曲池、合谷,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口眼歪斜配地仓、颊车、合谷,失语配廉泉、哑门。上下肢穴位交替应用,每次1—2穴)。结果表明,经20—30天治疗后,两组分别痊愈lO、4例,好转6、11例,无效0、9例,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o.01)。

值得一提的是,对钩体病的中医药研究尽管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从绝大多数的报道中可以看到,中草药在杀、抑菌方面与青霉素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大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认为,临床研究应从总体研究进一步发展至病证结合,充分注意选题研究的规范化、微观化和客观化,除了证实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寻找到优势所在。实验研究一方面寻找更为有效的药物;另一方面则应用已取得肯定疗效的中草药或复方,深入研究其对钩端螺旋体不同血清型的作用,用于方药筛选,以提高临床疗效;另外,则应着重免疫增强、止血、解热、退*等多方面作用的药效原理研究。

姚大鹏,一九六零年生,号诗坛一怪,四川大学成人教肓中医专业毕业,现高级中医师,高级针灸师,中诗论坛新诗研究版编辑,中国流派网诗歌论坛原创版编辑,全球生态诗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