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主治的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痢疾便秘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闭经,月经提前或错后,盆腔炎,附件炎
男科:急慢性前列腺炎,水肿
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静脉所过的肌肉软组织疾病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足内侧赤白肉际上行,经过核骨小头后(第一跖骨小头),上行到内踝前边,走到小腿内侧,沿胫骨后边走行,当走到内踝以上八寸的部位,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经过膝膑,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归属于脾,联络胃。向上穿过横膈,沿食管两旁上行,连系舌根,散布在舌下。它有一支脉,从胃分出,上行穿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本经发生异常变动时,就会出现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胃脘疼痛、腹内发胀、时时嗳气等症状。在排除大便或矢气后,就会感到脘腹轻快,就像病愈了。此外,还会出现全身上下均感沉重等病象。
如何知道脾经有问题呢?《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也就是说,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实际上是脾运化功能状态的外在体现。脾的功能好,表现为消化吸收好,血中营养足,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脾经共有21个穴位。11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内侧面,10个穴位分布在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其中隐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冲门都是一些比较常用的穴位。脾经穴位对妇科病也颇有疗效。
许多女性在经期也会出现脸部浮肿,月经量多,颜色淡的症状,这就是脾虚。脾是运化水湿的,当脾气虚就不能正常引导身体的排泄,牵连到体表就会出现水肿。
隐白治各种出血症、慢性鼻炎
艾灸或点掐隐白穴。脾经的循行是从脚到胸,隐白穴是其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趾甲旁约1毫米的位置。隐白穴最主要的功效是止血,对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地缓解。
隐白还可调经疏血,健脾补肝。可用来治疗月经先期,月经过时不止,崩漏,尿血,便血。这是因为血崩主要是由于冲任两脉不固,脏腑失调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应着重补肝健脾益肾,调养冲任,以健脾为主的方法。
?具体方法:
将艾条的一头点燃后,悬于一侧隐白穴上1.5厘米处,悬灸20分钟左右,见隐白穴周围皮色转红后即止。这一方法还可以用来治疗因月经失调引起的许多症状,如失眠,烦躁,痤疮,皮肤粗糙等。
?大都穴补钙要穴,老人应牢记
治缺钙引起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以及颈椎病、糖尿病、消化能力弱。从隐白穴往上,大脚趾根的位置就是大都穴。大都穴对老年人来讲特别重要,因为这是一个补钙的要穴。
?具体方法:按揉大都穴
?太白穴健脾补脾最佳
治睡觉流口水、舌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手脚冰凉、月经淋漓不尽、头晕、糖尿病等脾虚引发的病。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它穴位都强。
?具体方法:用拇指内侧多硌太白穴。
?公孙穴消化不良、胃反酸
治消化不良、胃反酸、妇科病。从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孙穴。公孙穴有通气、活血、解淤的功效。
?具体方法::揉公孙穴
商丘穴消炎大穴
在内踝骨的前缘偏下一点,就是商丘穴。商丘穴能消除下身的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
?三阴交妇科要穴,一穴多用
治肝、肾、脾上的病症及妇科病:剌激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在脚内踝上3寸,也就是四横指的地方。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这一穴位可以治3条经上的疾病,真可谓一穴多用。三阴交穴还是妇科的通治要穴。
经常按摩此穴,可防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多、崩漏、盆腔炎、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症。但要注意的是,传说古人用此穴进行堕胎,因此怀孕的女性不宜对此穴进行按摩。
漏谷穴
治不消化、男性前列问题、腿肚子酸痛:点揉漏谷穴。从三阴交穴贴着脚骨内侧下缘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
地机穴慢性胰腺炎、糖尿病
治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揉地机穴。贴着胫骨往上走,与腿肚子上的最高点正对着的地方就是地机穴。
?阳陵泉祛湿、消水肿
祛湿、治各种炎症、水肿:揉阴陵泉穴。顺着胫骨一直往上,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穴。阴陵泉利水消肿,化痰祛湿效果好,对减肥有一定的作用。
?血海调节血液循环,专治痒痒
专治瘙痒、调节血液循环:揉血海穴。血海穴又称百虫穴,它是专门治痒痒的穴。血海穴也可以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等症。
冲门健脾利湿
脾经上的冲门穴有健脾利湿,调经止带的功效。
胖人减肥、瘦人增肥:推小腿脾经大包穴治急性扭伤
大包穴是脾经的最后一个穴,在肋骨这儿腋窝直下6寸处。
推腹法:腹部的脾经穴位一把推。
推脾经还有很多穴位都在肚子上,一推腹就全给推了。它们通常都在人体中线旁开4寸的位置上。
身体有一些不适,可以坚持每天按摩脾经的大都、商丘两穴各3分钟。
古代医家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脾胃,注意饮食营养,患病治病时,用药及忌口均要顾及脾胃。
健脾常用食物
常用中药:人参、*参、白术、山药、大枣、茯苓、薏苡仁、莲米、芡实等。
常用食物:糯米、*花菜、蕈类、鸡、鹌鹑、羊奶、葱、蒜、豆豉等。
常用药膳:参枣米饭、益脾饼、山药饼、茯苓包子、山药面、大枣粥、红枣炖兔肉等。开胃健脾药膳适用于消化力弱、食欲不好、食后腹胀、积食腹泻,恶心呕吐、气虚症状不明显,需与健脾益气药膳区分。
脾虚的饮食禁忌
饮食要清淡,肥腻油炸等不易消化的东西不能多吃。
味道过于咸或辣的也要少吃,应多吃稀软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多熬小米粥喝。
多吃甘温之物,如板栗、山药、红枣等。
忌吃寒凉之物,如鸭肉、梨子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