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浩人文重拾经典吃回平淡新冠肺炎疫 [复制链接]

1#

年的春节,注定令人终身难忘了!

新冠病毒肆虐荆楚大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瞬间成了魑魅魍魉的策源地,炫耀吃蝙蝠的网上美女,转瞬成了千夫所指!

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可是富起来的人们,难以填平没有底线的“人欲”沟壑,肆意妄为地从海洋吃到陆地,从平原吃到湖泊,从沙漠吃到高原,吃出了国门,吃遍了世界,天上广寒宫,地下阎王殿,还有国人不敢吃的吗?

班固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人用生命健康做代价换来的警世之语,本无可厚非。可是,每天七大素八大荤,七大碗八大碟,你们身体需要那么多吗?每天七大炝八大炒,七大煎八大炖,你们的脾胃能运化掉吗?河豚毒蛇,明知剧毒拼死吃,蜈蚣蝎子,雄*泡酒拼命喝,蜘蛛蝙蝠,没肉嚼骨亦解馋,果子狸穿山甲,有甲无毛一锅烧,你们的五脏六腑能安宁吗?四条腿的桌子不吃,三条腿的铜鼎不吃,两条腿的圆规不吃,一条腿的扫帚不吃,你们吃得“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了吗?

显然没有,你们吃得华夏恐慌闹病毒,吃得封城封路防肺炎!

疫情终将过去,吃喝还将继续。敢问吃向何方?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在哪里?

让心安静下来吧,重拾经典。年前的李时珍(注:-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留下《本草纲目》告诫你们“诸鸟有毒”,(原文:凡鸟自死目不闭,自死足不伸,白鸟玄首,玄鸟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异形异色,皆不可食,食之杀人。)请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吧,杀戮,违背了人性的良善啊!如果这次病毒放过了我们,希望我们也能放过动物!它们是我们人类在地球村的朋友。请把这个世界活成慈悲的道场,也请把自己活成爱的佛光!

让心安静下来吧,重拾经典。年前的孔子在《论语·乡*第十》中告诫中华儿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请善待自己的一日三餐,那就是善待自己。抛弃虚荣与猎奇,做到“不时不食,饮食遵地道”,这样你们才有战胜细菌病毒的资本!

让心安静下来吧,重拾经典。4年前的*帝在《*帝内经素问》中告诫人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不要总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请我们一定要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疫情肆虐,隔离在家,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难得从繁忙的工作中静下来。扁鹊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於我心有戚戚焉。

记得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受其启发,我也将习以为常的“吃”从肤浅到深刻分为五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吃温饱、吃美味、吃营养、吃气味、吃平淡,下面以“楼层”喻之,简要叙述,以求共鸣。

“一楼”吃温饱。饥肠辘辘,饥不择食,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并不在乎是荤是素,是佳肴还是食品垃圾,实乃生存之本能。犹如《*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所言:“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理解吃温饱,切忌走两个极端:一是“饱食终日”,要知“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由此不难理解人们常说的“欲要小儿安,三份饥和寒”了。“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提醒人们不能吃得太饱;另一个极端是一味模仿道家的辟谷,长达数日或数月不食,严重损伤肠道(注:中医称肠道为谷道)。记住古人辟谷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能够断掉念头,进入禅定的境界,否则“一餐不食气虚,一日不食气衰,七日不食七绝。”切忌盲目辟谷!

“二楼”吃美味。“美味主义者”不仅追求吃饱,更追求吃好,常以厨师出品的“味道”好坏论英雄。只可惜,他们实际上是以“味觉”好坏论英雄,是否吃在“道”上,则未必了,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求医生开药方”,有些人不遵循天地季节变化之道,结果在夏季过食萝卜,破气而不补气,更遑论益气了,不知不觉中伤了身,莫名其妙得了病,还怨天尤人,哀叹命运不公。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追求美味者越来越多,商业的力量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化学调味剂与时俱进,足可调制出人间美味千万种。今日之国人,无重味则难以下咽,无“五荤”则不会烹饪,无味精不敢开餐馆。“存天理,灭人欲”,是该清醒的时候了!

“三楼”吃营养。有些“懂科学的人”在现代“科学思想”的潜移默化和指导下,早已数典忘祖了,眼中只有蛋白质、维生素、动植物纤维、微量元素等无形物,有效成分成了他们追求食物质量的首要标准,温饱和美味不足为虑,“五谷为养”的主食如避瘟神,维生素等各类含片当饭吃、水果蔬菜牛奶当水喝,虫草价格炒上天,石斛价格没有边,营养全面,高枕无忧!忽然间寒凉之病找上身,富贵之病如花开。切记:营养对健康很重要,但过剩的营养堪比毒药!

“四楼”吃气味。重拾经典,回归本质。吃“气味”者,抓住了食物的“四气”和“五味”对我们身体健康影响之根本。《神农本草经》曰:“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五味中,四气根于天之四时,五味根于地之五行。《*帝内经》曰:“天有精,地有形”,四气是天之精作用在地面上的能量变化,地之五味则是来自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天之大宝在于一丸红日”,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和空气为天之精,对于植物来说,为阳主生。植物的生长,还需要地之阴精,即土壤中的养分,为阴主长。阳光空气土壤缺一不可。真所谓“阳生阴长”。气味存在食物中吗?略举几例供大家思考:您是喜欢吃田间地头的走地鸡还是流水线上的饲料鸡呢?您太太生孩子的时候,喝鸡汤还是鸭汤呢?您喝豆浆时,是吃油条还是苹果呢?水煮花生和油炸花生,哪种花生您敢多吃呢?肾脏得病,为什么医生让您少吃盐呢?(注:咸味走肾经),肺脏得病,您还敢在秋天吃辣椒吗?(注:辛味走肺经)。如果您留意,我们至今还称吃药为“服药”,缘起于古人把药物放入贴身衣服口袋中(注:古人称靠肉穿的衣服叫“服”,不靠肉穿在外面的衣服叫“衣”),身体的热量使其产生药气,病人服药就是吸入药的气,以此治病。中华文化蕴含的智慧,让您“服气”吗?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所以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通俗而言离开蕴含四气五味的水谷,人是无法存活的。其实,食物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助我们活下去的同时,也在伤害我们的健康,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就是这个道理。《*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注解: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五味而受伤,过食酸味,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水谷食物对我们身体的伤害呢?请站上五楼,重拾经典,回归平淡吧!

“五楼”吃平淡,这是吃的最高境界。《*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曰“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注解: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帝内经五脏生成篇第十》曰:“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注解:所以过食咸味,则使血脉凝塞不畅,而颜面色泽发生变化。过食苦味,则使皮肤枯槁而毫毛脱落。过食辛味,则使筋脉劲急而爪甲枯干。过食酸味,则使肌肉粗厚皱缩而口唇掀揭。过食甘味,则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损害。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甘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食物寒热温凉“四气”,可以通过食材的选择或者通过一定的炮制方法,使得“四气”趋于“平”,食物的酸苦甘辛咸“五味”,结合天时地利,烹饪调和之后,进入了“淡”的层面,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对我们身体的伤害。

相信这次疫情之后,民众的心可能会安静下来,安静下来才能生慧,生慧即修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上“五楼”,健康而食的“无限风光在险峰”,请遵从《*帝内经》所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菜根谭》曰:“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俗话说“青菜萝卜保平安”。让我们重拾经典,回归平淡吧,因为平平淡淡才是真!

作者简介

薛义忠

国浩深圳办公室合伙人

邮箱:xueyizhong

grandall.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